全国2006年十月高等教育自考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试试题
课程代码:00393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需要的,请将它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0~18个月儿童的发音在经过音节发声阶段后,一般进入()
A.语义发声阶段 B.语气发声阶段
C.前词汇发声阶段 D.单音发声阶段
2.儿童对于词、句子和语段三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进步和获得是指()
A.语言理解的进步 B.语言运用的进步
C.语言形式的进步 D.语言内容的进步
3.儿童抚养者为儿童提供的、经过简化的语言形式被叫做()
A.成人指向语言 B.儿童指向语言
C.普通语法 D.超语言
4.关于计算机辅助婴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媒体可取代其他教学媒体 B.教学媒体组合
C.教学办法整理 D.课件可自制
5.整理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含语言教育目的的整理、语言教育内容的整理和()
A.语言教育看法的整理 B.语言教育过程的整理
C.语言教育推行的整理 D.语言教育方法的整理
6.某一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
A.总目的 B.活动目的
C.年龄阶段 D.分类目的
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本身就是通过规范去学习()
A.规范语言 B.自由语言
C.口头语言 D.书面语言
8.文学作品本身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第一层次的学习是()
A.感受艺术语言 B.认识周围世界
C.认识社会生活 D.理解语言符号
9.在听说游戏的婴幼儿自主游戏阶段,教师处于()
A.旁观者地位 B.引导者地位
C.主宰者地位 D.参与者地位
10.言语流畅度的三要点包含流畅性、言语速度和()
A.发声地方 B.言语步伐
C.情感交往 D.听觉反馈
11.基本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第三步骤是()
A.教师行为的研究 B.教程的研究
C.活动结构的研究 D.儿童进步特征的研究
12.3岁左右的儿童有自说自话的现象,这说明他们语言能力的局限性主要表目前()
A.倾听 B.表述
C.独白 D.流畅
13.讲述活动为婴幼儿所提供的语境是()
A.相对随便的 B.相对个人的
C.相对非正式的 D.相对正式的
14.理解图字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是()
A.前书写经验 B.前识字经验
C.前图书阅读经验 D.前听说经验
1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的的分类结构包含倾听、表述、赏析文学作品和()
A.感知 B.背诵
C.早期阅读 D.理解
16.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不包含()
A.依据目的选择活动内容
B.依据学前儿童心理进步特征选择活动内容
C.在学前儿童新旧语言经验间打造联系
D.依据活动结构选择活动内容
17.关于谈话活动有哪些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激起婴幼儿与别人交谈的兴趣
B.它帮助婴幼儿习得谈话的基本规则
C.它训练婴幼儿的独白语言
D.它增强婴幼儿通过交流获得信息的意识
18.谈话活动与平时谈话最根本有什么区别在于是不是具备()
A.双向性 B.目的性
C.互动性 D.丰富性
19.关于讲述活动怎么样提升儿童语言交流信息明确度的调节技能,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讲述活动可增强儿童对讲述内容的敏锐性
B.讲述活动可增强儿童对听者特点的敏锐性
C.讲述活动可增强儿童对语境变化的敏锐性
D.讲述活动可增强儿童对听者反馈的敏锐性
20.讲述我喜欢夏季(冬季),要说出喜欢什么季节及其缘由,这一讲述种类是()
A.描述性讲述 B.叙事性讲述
C.议论性讲述 D.情景性讲述
21.对学前儿童的语言运用技能考察,不包含()
A.语言操作能力 B.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
C.心理预备能力 D.情感控制能力
22.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第一步骤是()
A.交代游戏规则 B.设置游戏情境
C.教师引导游戏 D.婴幼儿自主游戏
23.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育活动中,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发挥了计算机的()
A.计算功能 B.交互功能
C.控制功能 D.集成功能
24.在婴幼儿园文学活动中,向儿童展示成熟语言的意义不包含()
A.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B.倾听各种语言句式
C.倾听形象化的语言 D.倾听不同风格特点的语言
25.早期阅读活动可以让婴幼儿有机会接触()
A.书面语言 B.口头语言
C.文学语言 D.正式语言
26.活动教育观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乔姆斯基的先天论 B.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进步理论 D.皮亚杰的社会相互用途理论
27.学前儿童先掌握一种语言,然后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这种现象是()
A.一种语言学习 B.同时双语学习
C.双语延时学习 D.非双语学习
28.与自闭症儿童情感交往障碍儿童相比,一般性情感交往障碍儿童在语言表达上不会出现()
A.回声式语言 B.自言自语
C.机械重复语言 D.语言运用水平较低
29.在读完一则故事后,教师问婴幼儿:你觉得他做得对不对?这种教育行为是为了培养()
A.有意识倾听能力 B.评析性倾听能力
C.赏析性倾听能力 D.主动性倾听能力
30.2岁的孩子和5岁的孩子对于玩球话题的谈话有不一样的内容,这说明语言话题会遭到()
A.儿童发展趋势的制约 B.文化背景的制约
C.语言类型的制约 D.语言环境的制约
2、解释说明题
31.婴幼儿园的文学活动
32.游戏矫治法
33.平时语言教育活动
34.独白语言
35.谈话规则
3、简答卷
36.简述基本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37.简述谈话活动的教育目的。
38.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组织有哪几个步骤?
39.简述当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40.简述听说游戏对学前儿童语言进步的意义。
4、论述题
41.试述渗透的语言教育与专门的语言教育之间的主要不同与相互联系。
5、材料剖析与活动设计题
42.试依据讲述活动设计与组织思路,评析中班讲述活动娃娃的活动过程设计。
案例:讲述活动娃娃(中班)
活动目的:
(1)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讲述。
(2)能对玩具娃娃进行由特点到普通的有序讲述。
(3)初步形成听了解再讲述的倾听表述习惯。
活动筹备:
(1)每组一个性别、服装、神态不一样的玩具娃娃。
(2)婴幼儿在娃娃家游戏角已经多次玩过玩具娃娃。
活动过程:
(1)运用游戏猜猜哪个不见了,引导婴幼儿感知理解玩具娃娃。
教师提问:哪只娃娃不见了?婴幼儿集体回答,并由个别婴幼儿进一步对玩具娃娃的特点进行描述。
(2)运用抱一抱、亲一亲,让婴幼儿结伴讲述。
①婴幼儿分组讲述。大伙传抱玩具娃娃,一边抱一抱、亲一亲,一边说一说玩具娃娃的模样。
②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婴幼儿讲述中,并以平行示范的方法引导。
(3)运用改错游戏,提供讲述思路。
①教师抱起玩具娃娃:我的娃娃真快,你听,他长着像苹果一样的鼻子
②婴幼儿运用集中讲述的方法,纠正教师的讲述。教师可以启发婴幼儿:如何说才能让其他人找到你的娃娃。
(4)从说娃娃到夸同伴。
①请出一位婴幼儿。
②大伙以集中讲述的方法夸夸小朋友。教师注意引导婴幼儿先讲特征,再进行描述。